亞馬孫COP30落幕:會場內外的期待與落寞

文章來源:新京報謝蓮2025-11-26 10:32

周六早晨的太陽已初露鋒芒,一場馬拉松式的談判終于走向了尾聲。當天,《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0屆締約方大會(COP30)在巴西亞馬孫雨林城市貝倫落下帷幕,結束了這場年度最大規(guī)模、持續(xù)近兩周的全球氣候大會——比原定的閉幕時間晚了一天。
 
 
在當?shù)貢r間11月22日的閉幕式上,COP30主席安德烈·科雷亞·多拉戈宣布,大會通過新的有關氣候行動的總體協(xié)議——《全球動員:團結協(xié)作應對氣候變化挑戰(zhàn)》(Global Mutirão: Uniting humanity in a global mobiliz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呼吁各國“主動”應對氣候變化,加速氣候行動。
 
 
這場大會在開幕前就備受矚目——首次在亞馬孫雨林召開的氣候大會、《巴黎協(xié)定》達成十周年之際的一屆COP、聚焦“落實”承諾的一場大會、首次沒有美國代表團參會的一屆氣候大會——然而最終的結果仍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有氣候行動人士認為最終的協(xié)議堪稱“軟弱”,因其只字未提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化石燃料,其他方面的行動力度也遠遠不足。但也有些國家對成果感到滿意,因其作出了更多的氣候融資承諾,在氣候適應、損失與損害基金等方面也在推進落實。
 
 
不管過程多么艱難,聯(lián)合國仍在努力傳遞積極信號?!堵?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zhí)行秘書西蒙·斯蒂爾在COP30閉幕之際表示,“一種新的經濟正在崛起,而舊的、污染嚴重的模式已走到盡頭。”聯(lián)合國稱,COP30標志著氣候雄心和全球團結迎來了一個轉折點。
 
 
低頭的COP30主席
 
 
“今天的閉幕式其實有些戲劇性,COP30主席多拉戈基本一直低頭敲槌——念完一個文件名就馬上敲槌,幾乎沒有抬頭看看臺下的反應。”當?shù)貢r間11月22日,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全球政策顧問姚喆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談到了她在現(xiàn)場的觀察。
 
 
臺下的反應是多拉戈不忍看到的。COP30原定于當?shù)貢r間11月21日閉幕,但由于各方分歧眾多,談判一直持續(xù)到11月22日清晨。之后,原定于11月22日10點召開的閉幕大會,又經多次推遲,直到大約13點20分才正式開始。
 
 
姚喆說,最后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化石能源轉型等議題上,歐盟等方面一直對最終決定中關于化石能源轉型、氣候減緩、國家自主貢獻(NDC)等內容不滿。但為了最終能夠達成共識,各方還是做了一定的妥協(xié),“只不過,爭吵之后的決定并未提升太多。”
 
 
姚喆已連續(xù)九年跟蹤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今年的大會焦點不在談判而在落實,但她認為過程并沒有比以往更加輕松。她說,今年的主席國巴西可以說是在一個非常困難的大環(huán)境下去努力“擠成果”,因此最終的成果可能看起來缺乏亮點,但每一條的實現(xiàn)都很不容易。
 
 
其中,“化石能源轉型路線圖”未能納入最終協(xié)議中,讓許多人感到不滿。這項由主席國巴西提出的倡議得到了超過80個國家的支持,但由于難以彌合各方分歧,最終被刪去。協(xié)議僅提及COP28上通過的“阿聯(lián)酋共識”,即呼吁“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在當?shù)貢r間11月22日下午的閉幕式上,化石能源議題一度導致進程中斷。
 
 
在彌合減排行動與《巴黎協(xié)定》提出的1.5攝氏度溫控目標的差距方面,大會僅確立了一項將于下屆會議提交進展的“全球實施加速器”機制,許多人認為其力度遠遠不夠。今年是各締約方提交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NDC)的年份,但分析指出,目前的氣候承諾與實現(xiàn)1.5攝氏度溫控目標之間的差距仍然巨大。最終,各國僅承諾“通過集體合作做得更好”。
 
 
但COP30也達成了一些積極的進展,這項一攬子協(xié)議核心在于擴大氣候融資規(guī)模并加速落實《巴黎協(xié)定》。最令許多處于氣候變化前線的國家代表感到欣慰的是,最終的協(xié)議呼吁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適應資金支持到2035年前增至三倍,以幫助脆弱國家適應不斷加劇的極端天氣。
 
 
大會的另一個亮點成果是通過了一項旨在推動包容性轉型的“公正轉型機制”,在多拉戈宣布這一點時,現(xiàn)場掌聲熱烈。公正轉型是主席國巴西的一個焦點,也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核心訴求之一。此外,全球適應目標取得突破,大會批準了“貝倫適應目標”,包含59項適應指標。有分析稱,這標志著全球適應目標正式進入運行階段。
 
 
“對于COP30最終的文本,各方仍有許多不滿意見,這也是大會最終拖堂,且閉幕式也出現(xiàn)插曲的重要原因。”姚喆指出,即使COP30主席手中的木槌已經敲下,由于國情不同、利益不同,總會有一些國家表示不滿。但是,“不管是技術性還是政治性談判,最后能夠形成一個共識——不管這個共識是大是小,在當前局面下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她說。
 
 
主席國巴西也在努力彌合各方意見。多拉戈在閉幕式上宣布,他將牽頭制定兩項自愿路線圖——一項是旨在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淘汰化石能源的“化石能源轉型路線圖”,另一項是旨在阻止并扭轉森林砍伐的“毀林治理路線圖”。他表示,首屆旨在終結化石能源依賴的會議將于明年4月在哥倫比亞舉行。
 
 
COP30被外界稱為聚焦于“落實”的COP,大會沒有加入更多新議題,而是著眼于推動落實《巴黎協(xié)定》以及前幾屆大會形成的共識。全程參與了本屆大會的姚喆指出,第一周的大會實際上相對沉悶,由于領導人峰會被提前到了11月6日-7日舉行,大會一開始就直接進入到技術性談判環(huán)節(jié)。
 
 
到了第二周,主席國巴西突然“發(fā)力”,提出希望在周二(11月18日)結束大部分的談判內容,周三敲定主要的政治性共識,剩下兩天再進行一些技術性的調整。“這種突然的加速安排是從未見過的,但顯然也是非常困難的,最終也沒能按這個時間表達成一致。”姚喆說,但這實際上也體現(xiàn)了巴西希望達成共識的努力和決心。
 
 
缺席的美國政府
 
 
在談判之外,本屆大會的一大看點就是缺席的美國。姚喆認為,在美國政府缺席COP30且在氣候治理領域嚴重倒退的背景下,全球氣候談判應該如何進行,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方面。
 
 
COP30召開前一周,美國白宮宣布不會派遣聯(lián)邦代表團參會,終結了外界對于美國代表團是否會缺席貝倫的種種猜測。這是美國自聯(lián)合國氣候大會舉辦30年來,首次在國家層面缺席。最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等民主黨人出席了大會。
 
 
沒有人會對美國代表團的缺席感到意外。今年1月,特朗普在開啟第二個總統(tǒng)任期的首日,便再次啟動了美國退出《巴黎協(xié)定》的程序——這一幕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也出現(xiàn)過。
 
 
不僅如此,特朗普還系統(tǒng)性地否認氣候變化,支持繼續(xù)開采油氣,打擊新能源汽車,攻擊氣候科學……許多人稱,歷史碳排放量最大的美國,正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開倒車”。而這種倒車,將嚴重影響全球氣候治理的走向。
 
 
姚喆說,特朗普政府沒有派代表團去貝倫參會,一方面是好事,這樣美方就不會影響到整體的談判進展;但另一方面,美國的缺席會直接導致氣候資金的缺口明顯增大。此外,美國政府的不在場,一定程度上導致COP30出現(xiàn)了明顯的領導力缺失的情況。
 
 
氣候融資一直是全球氣候談判中最敏感、最關鍵的問題之一。在去年的巴庫COP29大會上,各方達成了新的集體量化資金目標(NCQG),即到2035年前,發(fā)達國家每年應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3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
 
 
這一融資目標遠少于發(fā)展中國家提出的“每年至少1.3萬億美元”的目標,但外界認為也算是一大進展。姚喆指出,目前美國直接缺位,同時沒有其他有實力的國家有意填補這一空缺,這就導致資金問題將成為一個覆蓋在不同議題之上的深層次隱患。
 
 
本屆COP的另一個“插曲”在于COP31的主辦權之爭。此前,澳大利亞和土耳其都提出申辦COP31,而按照規(guī)定,兩國若不能達成妥協(xié),將默認由《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總部所在的德國波恩獲得主辦權。直到COP30即將閉幕,澳大利亞方面才最終決定放棄COP31主辦權,同意由土耳其主辦此次大會。
 
 
姚喆表示,澳大利亞和土耳其的COP31主辦權之爭也是本屆大會的一個焦點,兩國相爭不下,誰也不愿意主動放棄。而在COP30現(xiàn)場,兩個國家館緊緊挨著對方,雙方在大會期間不停地提供免費咖啡、茶,導致這兩個國家館每天都在排大隊。“氛圍非常微妙,也算是本屆大會的一出場外‘大戲’。”
 
 
據(jù)央視新聞報道,COP30通過的大會文件顯示,土耳其將主辦COP31,同時由澳大利亞派代表擔任談判主席。澳大利亞于當?shù)貢r間11月23日發(fā)布聲明確認這一點,并表示將在COP31大會舉辦前召開特別會議,關注氣候變化對地區(qū)造成的實際影響。
 
“混亂”的貝倫COP
 
 
COP30于當?shù)貢r間11月10日在貝倫開幕,這是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首次來到巴西,也是首次來到亞馬孫地區(qū)。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一屆COP大會,許多參會者首先想到的都是“混亂”一詞。
 
 
來自中國的李飛(化名)是一家非政府組織的南美區(qū)負責人,為了在COP30期間舉辦一場關于可再生能源的邊會,他從常駐地智利圣地亞哥來到了貝倫。11月18日,邊會辦完后李飛就提前離開了貝倫。他先乘飛機飛到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羅,再轉機前往圣地亞哥。
 
 
談及參會感受,李飛覺得并不是很美好。來到貝倫前,李飛就被貝倫物價飛漲的程度驚到了,尤其是住宿方面,酒店難搶,價格更是天價。據(jù)他介紹,貝倫的酒店行業(yè)協(xié)會要求每個房間至少要連續(xù)訂10天,每天價格在800-1400美元(5687-9953元)不等,這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有點兒難以承受。
 
 
“貝倫正常的旅客接待能力大概只有五千人,但這次至少要涌入數(shù)萬人,還不包括主辦國的支持團隊。”李飛對新京報記者說,對貝倫而言,這顯然有點兒難以承受。好在,他最終住進了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統(tǒng)一租賃的公寓內,價格為每天300美元。
 
 
來到貝倫之后,熱帶雨林的濕熱,和不時而來的暴雨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臻e時候,李飛也去貝倫的街上走了走,品嘗了巴西的烤肉等美食。在他看來,貝倫的城市發(fā)展水平其實不高,但老百姓都很樂觀。
 
 
但對于“大棚”中的COP30,李飛的感受并不好。他指出,會場是巴西政府在一個舊飛機跑道上建的臨時建筑,是一個鋼結構大棚,制冷效果很差,因此場館內非常悶熱。此外,由于很多邊會館都開著音響,現(xiàn)場非常吵鬧,難以聽清嘉賓的發(fā)言,這使得邊會效果大打折扣。
 
 
這是李飛第一次參加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他印象很深的一點是,這是少有的不用穿正裝參會的一次國際大會。在COP30現(xiàn)場,穿正裝的參會者少,光臂膀的土著人群多。由于天氣過于悶熱,主席國巴西特意提醒大家,不用穿正裝參會。
 
 
“現(xiàn)場體感溫度大約有30攝氏度,單穿件襯衫都很熱,別說西裝了。也因此,現(xiàn)場的扇子很受歡迎。”李飛說。“還有一些有意思的小插曲,譬如會場多次被巴西本地的示威游行團隊占領,導致有時候無法正常進入會場。”
 
 
對于COP30會場內的“亂”,辛陽(化名)頗有同感。辛陽是一家非政府組織的工作人員,已連續(xù)多年參加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但巴西的這屆,是他近些年來參會感受最差的一屆。
 
 
悶熱的天氣、簡陋的會場、刺鼻的味道、每天下午的暴雨……在貝倫呆了快兩周,辛陽幾度覺得要堅持不下去了。他對新京報記者說,貝倫COP30主會場顯然是匆忙搭建好的,第一周前幾天很多不在“主干道”上的國家角都還沒完工。
 
 
不過,他也指出,這屆大會的現(xiàn)場活動很豐富,也很具有亞馬孫雨林特色——每天現(xiàn)場都會有很多原住民,有的參會、有的游行,有的還會表演。另外,會場門口還有很多小商販售賣貝倫本地的傳統(tǒng)飾品,這讓這場國際大會很“接地氣”。
 
 
但若說對這屆COP印象最深的,許多參會者表示,還是當?shù)貢r間11月20日會場內的一場突發(fā)大火。當?shù)貢r間11月20日下午,COP30藍區(qū)突發(fā)大火,現(xiàn)場數(shù)萬名參會者被迫疏散撤離,當天下午的議程也被迫中斷。雖然當天晚上會場又重新開放,這場突發(fā)的大火仍令許多人心有余悸。
 
“希望世界不再僅僅將亞馬孫視為一片森林”
 
 
對于COP30現(xiàn)場突發(fā)大火,來自巴西帕拉州東北部城市阿巴埃特圖巴的利迪亞尼感到很無奈。
 
 
阿巴埃特圖巴是一個距離貝倫大約兩小時車程的地方。因為在貝倫工作和學習,利迪亞尼周中都呆在貝倫,周五晚上再回阿巴埃特圖巴的家。作為一名醫(yī)護人員,利迪亞尼也參與到了COP30中,隨時準備為參會者提供幫助。
 
 
她對新京報記者說,現(xiàn)場起火后,消防員、警察、醫(yī)護人員都第一時間趕到,撲滅了火災,同時為有需要的參會者提供了服務。她一再強調,一切都及時得到控制,巴西政府也做了所有準備以應對任何突發(fā)情況。
 
 
利迪亞尼對亞馬孫地區(qū)有著很深的感情。“在亞馬孫地區(qū),雨水總是連綿不斷。而在貝倫,下午總會有一場雨。”利迪亞尼在談到亞馬孫地區(qū)時,語氣中是滿滿的自豪——即使是談到許多游客不太適應的雨水。
 
 
她說,參與COP30這場全球盛事,對于生活在帕拉州的亞馬孫人來說是獨一無二的體驗。“對于我們亞馬孫人來說,我們的生活長期受制于自然。”利迪亞尼表示,“因此我們對于氣候變化和過度的森林開發(fā)都感到擔憂,這片廣袤土地上的自然資源正在被肆意濫用。”
 
 
美國拉丁美洲研究協(xié)會出版的《美洲季刊》指出,泛亞馬孫雨林地區(qū)占地面積達到830萬平方公里,橫跨巴西、秘魯、哥倫比亞等8個南美國家和法屬圭亞那一個海外領地。在這個地區(qū)生活著近4700萬人口。
 
 
其中,巴西占地面積最大,達到整個亞馬孫雨林地區(qū)的60%,被稱為“亞馬孫法定區(qū)域”。據(jù)巴西主導的科研項目“亞馬孫2030”發(fā)布的《2025年亞馬孫概況》,在巴西“亞馬孫法定區(qū)域”,住著大約2670萬人口,他們面臨著森林砍伐、貧困、暴力等諸多問題。
 
 
根據(jù)這份報告,截至2024年,巴西累計砍伐的森林面積達到了85.7萬平方公里,占亞馬孫生物群落原始森林覆蓋面積的21%。同時期,記錄在案的火災熱點大約有200萬處,其中帕拉州和馬托格羅索州的火災數(shù)量最多。此外,非法采礦、極端天氣帶來的影響也極為嚴重。
 
 
在亞馬孫地區(qū),大部分人口都住在城市內,但其基礎設施仍非常不完善。在系統(tǒng)中登記的房屋中,僅有19.3%擁有污水處理系統(tǒng),而巴西其他地區(qū)的比例為60.2%。亞馬孫地區(qū)的貧困率、兇殺率也遠高于巴西全國水平。
 
 
利迪亞尼希望通過舉辦COP30,能讓世界更加了解亞馬孫,同時也推動讓亞馬孫發(fā)展得更好。“亞馬孫地區(qū)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投資,當然,前提是避免對亞馬孫生物群落造成重大影響。”她說,希望世界不再僅僅將亞馬孫視為一片森林,而是意識到,這里有很多人依靠森林而生存。
 
 
“沒有了亞馬孫雨林,地球的氣候生態(tài)會變得更糟糕。對我們而言,也無法繼續(xù)生存,因為我們的所有生活都依賴森林里的自然資源。”利迪亞尼說,“亞馬孫地區(qū)是一個獨特的地區(qū),有著豐富的生物群落和文化傳統(tǒng)。”利迪亞尼希望所有參會者能夠用心體驗亞馬孫雨林地區(qū),在貝倫、在帕拉州留下美好的回憶,了解并傳播亞馬孫地區(qū)豐富的歷史和文化。
 
 
也是因此,對于COP30最終達成的協(xié)議,利迪亞尼并不是很滿意。她認為,協(xié)議中對亞馬孫地區(qū)的支持還很少。一些參會代表希望在最終協(xié)議中加入“在2030年前結束森林砍伐路線圖”,但最終失敗,協(xié)議中僅強調了“保存、保護、恢復自然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性。
 
 
不過也有觀察人士認為,巴西在貝倫氣候峰會上正式啟動了“永遠的熱帶雨林基金”(TFFF),可以算是在保護熱帶雨林和原住民權利方面的一個勝利。這個基金共有34個擁有熱帶雨林的國家簽署了基金宣言,涵蓋了發(fā)展中國家近90%的熱帶雨林。
 
 
這項基金的目標是籌集1250億美元資金用于保護森林,其中250億來自公共資金,1000億來自私募資金。在COP30召開期間,巴西、印尼、德國、挪威等國家已作出資金承諾,雖然還遠未達到目標金額。
 
 
利迪亞尼仍認為不夠。她說,當人群散去,“可能只有我們這些真的生活在這里的人,才是最關心保護亞馬孫的人……我們正在教育我們的孩子和青少年保護環(huán)境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希望所有其他參會者也能這么做。”
 
 
“人類需要進步,但也需要動植物才能生存。因此,希望你們在這里度過愉快的時光,也希望你們能幫助我們保護這片雨林,這里是眾多動植物,也是我們的家園和庇護所。”利迪亞尼想對所有來貝倫參會的人說。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qū)市分站:(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fā)改委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4055651號-1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