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洲
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計劃邁入新階段,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正在就其第二個體系 ETS2 的實施時間與設計細節(jié)展開激烈的內部博弈。ETS2原定于2027年上線,覆蓋建筑取暖和道路交通等“分散型排放源”,但多國代表近日聯(lián)名要求將啟動時間推遲至 2030 年,引發(fā)了關于“
綠色轉型成本與社會承受力”的廣泛討論。
ETS2:從工業(yè)到日常生活的碳定價革命
ETS2被稱為“歐洲
碳市場的第二支柱”,旨在將碳定價機制延伸至此前未被涵蓋的民用領域,包括住宅取暖燃料與道路交通燃料。不同于現(xiàn)行EU ETS由發(fā)電廠與大型工業(yè)企業(yè)承擔排放責任,ETS2采用上游監(jiān)管模式,即由燃料供應商購買并提交配額,從而間接反映到消費者端的能源
價格中。
這一設計被視為歐盟實現(xiàn)2050年凈零目標的關鍵步驟。根據(jù)歐委會測算,建筑與交通領域約占歐洲總排放的42%,是當前減排進展最慢的領域之一。通過ETS2引入價格信號,歐盟希望刺激能源效率改造、電動交通與可再生燃料的加速普及。然而,正因為ETS2觸及民生領域,其社會與政治敏感性遠高于工業(yè)
碳價機制。
成員國集體反彈:擔憂社會與經濟震蕩
來自塞浦路斯、希臘、羅馬尼亞、波蘭等十余個成員國的政府近日正籌備聯(lián)名信,要求歐盟委員會“重新評估” ETS2的時間表與定價機制,理由是“其實施可能在當前高通脹與能源壓力下造成民眾生活成本劇烈上升”。
據(jù)多個媒體披露,信中建議將ETS2正式生效時間從2027年推遲至2030年,甚至考慮“分階段、區(qū)域化啟動”。部分國家代表警告稱,如果歐盟堅持既定時間表,“ETS2可能重演2018年法國‘黃背心運動’的社會抗議場景”。
歐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對此回應稱,委員會將研究設立“價格上限”或“緩沖機制”,以防碳價短期內飆升至過高水平。她同時表示,社會氣候基金(Social Climate Fund)將投入超800億歐元,用于幫助低收入家庭和中小企業(yè)應對能源成本上漲。
市場與政策的交織:一場信任與執(zhí)行的考驗
市場分析認為,ETS2若如期推出,將大幅擴大歐洲
碳交易體系的規(guī)模。當前EU ETS已覆蓋約45%的歐洲排放,而ETS2將新增約40%的潛在碳量,使歐盟碳市場總規(guī)模幾乎翻倍。
碳金融機構Refinitiv預測,若碳價沿現(xiàn)有趨勢上漲,到2029 年ETS2碳價可能達到每噸€149至€180之間。如此水平的價格將對汽油、柴油、天然氣等燃料價格產生顯著影響,進而在能源消費結構與企業(yè)投資決策中起到強烈約束作用。
但另一方面,過快的價格上漲也可能引發(fā)社會反彈與政治風險。有
專家指出,歐盟需要在“價格激勵”與“社會承受力”之間找到微妙平衡:
“ETS2不只是一個碳市場項目,而是一個社會契約。它要求歐洲社會接受‘污染者付費’原則延伸到家庭層面。”
從歐洲看全球:碳定價的外溢效應
ETS2的實施不僅是歐洲內部的政策問題,也可能重塑全球碳市場格局。隨著歐盟 CBAM (碳邊界調節(jié)機制)將在2026年全面生效,歐洲的碳定價體系將成為全球貿易的新基準。
同時,ETS2的推出將為綠色金融產品創(chuàng)造新的資產類型,例如交通燃料
碳配額期貨、建筑減排信用等。多家歐洲銀行和投資機構已在準備針對 ETS2的“碳對沖基金”和“碳資產指數(shù)”。
對于包括中國、日本在內的主要制造業(yè)國家,這意味著歐洲市場對“產品
碳足跡核算”與“
碳中和認證”的要求將進一步提高。亞洲供應鏈企業(yè)必須提前建立碳
會計體系,以應對未來出口碳成本的外溢影響。
“減派君觀點”
與近期國際海事組織(IMO)將《凈零框架》延遲至2026年不同(可見文章全球碳市場的海運支柱:IMO倫敦
會議推遲背后的博弈),歐盟ETS2的討論并非“推遲行動”,而是“調整路徑”。IMO的延期更多出于多邊協(xié)調與標準未成熟的現(xiàn)實限制,各國(尤其是發(fā)展中與產油國)在責任分擔和技術過渡上存在根本分歧。而歐盟ETS2則屬于區(qū)域內部機制,技術與法規(guī)均已完備,爭議焦點在于政策落地的社會與經濟可承受度。這意味著歐委會并未動搖碳定價體系的核心邏輯,只是在尋找一個不引發(fā)社會震蕩的實施節(jié)奏。
從宏觀層面看,IMO的延期體現(xiàn)了全球治理的“協(xié)同難題”,而ETS2的微調則代表了一種“制度成熟的自我修正”。前者是多邊政治現(xiàn)實的妥協(xié),后者是單一區(qū)域市場對民生壓力的主動調適。若歐盟能在不削弱氣候雄心的前提下讓碳價改革更具包容性,這將為全球氣候機制提供一個更可復制的范式:說明綠色轉型不必以社會撕裂為代價,而可以通過制度韌性實現(xiàn)“漸進但確定”的前進。
歐盟委員會在ETS2爭議中的態(tài)度,既保持原則性,又展現(xiàn)出務實柔性。馮德萊恩在最新表態(tài)中強調,碳定價改革“不會因為短期政治壓力而偏離方向”,但同時承認必須“讓歐洲家庭感受到轉型的可負擔性”。委員會正研究設立價格緩沖機制與社會氣候基金(Social Climate Fund)的加碼方案,以防燃料和取暖價格沖擊低收入群體。
ETS2會讓我們看到碳市場的政策實施從“是否要碳定價”轉向“如何讓碳定價更公平”。在高通脹、能源安全壓力與綠色轉型交織的宏觀環(huán)境下,這場爭論迫使歐盟正視轉型的真實成本,也促使其制度更精細、更具韌性。若能在民生與氣候目標之間找到平衡,ETS2將成為歐洲碳市場從“強制減排工具”走向“社會共識機制”的關鍵里程碑。
參考來源:
Bloomberg (2025 Oct 20). Von der Leyen floats carbon market changes ahead of summit.
Carbon Herald (2025 Oct 18). EU ETS2 faces pushback over economic concerns.
Oilprice.com (2025 Oct 17). EU vows to curb costs in carbon market for buildings and transport.
Reuters (2025 Jun 25). EU countries demand stricter controls on new CO? price.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