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正在巴西貝倫舉行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藍區(qū)”,最醒目的莫過于各國別具匠心布設的展館:“中國角”以可回收桌椅搭配特色文創(chuàng),傳遞
綠色理念;巴西展館采用木材、粗布等天然材料,凸顯本土生態(tài)……各國都在以其獨特方式講述對生態(tài)保護的理解。
“美國館在哪里?”新華社記者詢問道。一名現(xiàn)場志愿者指向“藍區(qū)”出口。幾經尋找,記者終于在出口旁找到“美國館”。展板上寫有巨幅“美國氣候”字樣,下方以小字注明:“美國各州的氣候行動”。
原來,這個所謂的“美國館”實際上由一家名為“氣候登記組織”的美國非營利機構運營。美國聯(lián)邦政府今年沒有派出任何高級別代表出席貝倫氣候大會,這是自1995年首屆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以來,美國聯(lián)邦政府首次缺席這一重要
會議。
哥倫比亞總統(tǒng)佩特羅在本屆氣候大會召開前舉行的貝倫氣候峰會上直言,美國是歷史上累計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氣候危機的主要責任方,卻選擇在關鍵時刻缺席大會。
據巴西媒體報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10日在巴西圣保羅出席活動時批評聯(lián)邦政府缺席大會,“他們沒派任何代表,甚至連記錄情況的觀察員都沒有”。11日,紐森再次批評聯(lián)邦政府的氣候變化政策,稱其缺席關鍵氣候談判是“愚蠢之舉”,這一做法可能讓美國在全球經濟中落后。
美國政府對氣候危機的忽視,其代價正在由美國民眾承擔。在“美國館”內,加州州參議員喬希·貝克爾告訴記者,聯(lián)邦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消極態(tài)度已造成嚴重負面影響,頻發(fā)的加州山火等生態(tài)災難就是其后果的體現(xiàn)。“我們被迫承擔本應由他們負責的工作。”
COP30主席安德烈·科雷亞·多拉戈16日接受巴西媒體采訪時指出,美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正試圖將自身乃至全球經濟重新拉回“過時的發(fā)展模式”。
巴西帕拉州聯(lián)邦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薩穆埃爾·斯佩爾曼也指出,美國此次缺席大會并非單純逃避責任,更是有意妨礙氣候議程,試圖阻撓全球向新生產力發(fā)展體系的轉型。
意大利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弗朗切斯科·科爾瓦羅對美國缺席本屆大會表示不解。他指出,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正確道路。綠色轉型的大勢不會逆轉。“氣候變化沒有國界。我們必須攜手同行。”
巴西環(huán)境和氣候變化部長瑪麗娜·席爾瓦在大會上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強調,氣候挑戰(zhàn)已演變成全球性問題,應對這一危機必須依靠各國協(xié)調行動。全球南方國家同樣肩負著推動全球氣候行動、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責任。她還指出,中國在綠色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作出巨大貢獻,尤其在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提高可及性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大幅降低了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本,對全球綠色轉型產生積極帶動效應。這也反映出多方以技術為紐帶協(xié)同努力,共同應對全球氣候挑戰(zhàn)的發(fā)展趨勢。
會場外,亞馬孫河在熱帶雨林間蜿蜒,最終在貝倫附近匯入碧藍的大西洋。盡管個別國家缺席,但全球綠色發(fā)展與合作浪潮猶如亞馬孫河的無數支流般奔涌向前,匯聚成不可逆轉的潮流。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