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面對氣候變化引發(fā)的山火、暴雨、洪水等極端天氣高強度頻發(fā),全球頂級保險集團接連警告:氣候危機可能很快超出保險行業(yè)應對能力,屆時保險公司將無法為抵押貸款和投資等金融服務提供保障。
安聯(lián)(Allianz)董事會負責投資管理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成員岡特·塔林格表示,世界正接近“保險公司無法再為抵押貸款等金融服務提供保障”的溫度水平。他在今年3月曾指出,極端天氣造成的損失正導致整個資產類別“實時退化”,且日益惡化的氣候危機似乎“走向摧毀資本主義的軌道”。
塔林格認為,除解決氣候變化根源外,妥協(xié)方法有限,但可通過改造基礎設施、房屋等以承受氣象災害,背后有明確經濟理由。安聯(lián)研究顯示,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通常是適應性改造成本的10倍,為政策制定者投資預防性措施提供經濟激勵。不過他警告,若沿用當前政策,地球升溫或達2.7-3攝氏度,屆時“無法保護阿姆斯特丹免受海平面上升3米的影響”,根本無法實現(xiàn)“適應”。
安聯(lián)方面還透露,目前約三分之二的自然災害經濟損失未投保,意味著負擔將落在個人、企業(yè)和政府身上。塔林格稱,若這一數量繼續(xù)增加,將面臨風險過大、保險無法覆蓋的社會局面,部分資產可能根本無法投保,給投資者帶來挑戰(zhàn)。
無獨有偶,歐洲第五大保險公司蘇黎世保險集團今年4月底的研究報告指出,應對自然災害的前景“令人震驚地黯淡”。報告顯示,2014至2023年,龍卷風、颶風等極端天氣事件造成約2萬億美元經濟損失;在氣候模式長期變化下,災害頻率與強度正增加,且過去三十年全球受保損失增速(5.9%)遠快于全球經濟增速。
蘇黎世表示,若承保損失繼續(xù)此增速,需上調氣候相關保費以反映額外風險,這將影響個人和企業(yè)購買保險的意愿與能力,進而影響市場運作。
專業(yè)數據供應商Artemis的老板Steve Evans警告:“若損失持續(xù)上升,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乃至資本市場都會失去經濟可行性。因此,必須采取措施真正將韌性建設和保障結合起來。”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