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石化與高盛、NAM談判爭論的核心之一是價格。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 t a np ai fan g.c om
據(jù)易碳家了解到,國際碳交易市場價格波動劇烈,一年之中,可以從每噸30歐元跌到不足1歐元,中石油方面不希望承擔波動的風險,能以一個固定價格出售指標。當時國家發(fā)改委有一個每噸9美元的指導價格。據(jù)接近高盛的人士透露,高盛本有意拿1200萬噸碳指標中的50%,但遼陽石化堅持近10美元的價格不肯讓步。最終高盛國際僅獲得了10%的指標,但價格比NAM要便宜,為9.5美元,NAM雖然以每噸10美元成交,卻得到了90%的指標。而且與高盛國際以美元結算,與NAM則以歐元結算,當時10美元約等于7.31歐元,就鎖定在這個匯率上。
這其中蘊藏了幾分對賭的含義,“國家發(fā)改委批示用美金,作為企業(yè),如果就考慮自保,‘聽話’,即使美元跌得非常厲害,他們也不會受責備。而遼陽石化堅持與NAM用歐元,若歐元貶值,可能要承擔來自國家的批評。但最后他們參考中石油總部財務部門的判斷,還是下決心按歐元結算。”一位匿名的發(fā)改委人士說。之后美元一路疲軟,證明他們做出了正確選擇。
另一個焦點是風險如何分擔。“碳交易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風險,周期長,至少從2008年到2012年。最現(xiàn)實的風險是擔心企業(yè)不能提供足夠的排放額度,例如減排裝置運行出現(xiàn)斷續(xù)等情況。”英國氣候資本集團董事總經(jīng)理馬克·貝爾告訴《中國企業(yè)家》。在CDM項目中,多數(shù)情況下買家與賣家都希望承擔最小責任,將無限責任推給對方。 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tan p a i fang . com
遼陽石化項目談判也面對類似難題,最初買方曾提出,一旦中方由于種種原因不能足量提供1200萬噸碳指標,必須去國際市場購買差額,補足缺口。這是遼陽石化所難以接受的條件,最后達成的協(xié)議是一旦出現(xiàn)生產(chǎn)斷續(xù),遼陽石化就以實際減排額支付,不需任何賠償。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wǎng)-tan pai fang . com
為降低信用風險,NAM曾請了一個專業(yè)公司去遼陽現(xiàn)場做資信調(diào)查。而據(jù)接近高盛的人士透露,其曾要求中石油集團經(jīng)過標準普爾的評級。“為這么一個項目去單獨給整個中國石油做個評級?當然不可能的,但實際這可被視作是一種談判技巧。”這位人士說。
這并非力量對等的較量,高盛國際和NAM都是精明而實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的對手。他們可以拿出一份對自己非常有利的70多頁英文合同初稿,遼陽石化就無法做到這一點。據(jù)易碳家了解到,外方還曾試圖在合同中加入一條“優(yōu)先購買權”,即如果《京都議定書》在下一個計入期內(nèi)繼續(xù)有效,那么2013年以后外方具有優(yōu)先購買權,在未到期之前外方不放棄的情況下,遼陽石化不能與其他買家進行談判出售。類似條款明顯對中方不利,但要說服對方,需要極高的專業(yè)素質(zhì)。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 t a npai fan g.com
CDM項目技術性強,合同文本傳來遞去,有時為對一個單詞的不同理解都要衍生出若干條款,最長的一次談判,持續(xù)36個小時。買家律師可以輪番上陣,而遼陽石化項目組只能勉力支撐。 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tan p a i fang . com
此種形勢下,中方作出的退步有限。“因為遼陽石化很清楚手中的砝碼,手中有貨不愁賣。”上文中接近高盛的人士評價,據(jù)說遼陽石化曾釋放出信號,若現(xiàn)有買家退出,他們很可能會轉(zhuǎn)而與世界銀行合作。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wǎng) t a n pa ifa ng .c om
2007年7月,遼陽石化向EB提交注冊前夕,買賣雙方終于達成協(xié)議。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為公益類網(wǎng)站,本網(wǎng)站刊載的所有內(nèi)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